体验匹克球拍运动
体验匹克球运动。他们用黄色胶带将球场简单重设后,便开始了今天的运动。匹克球的比赛场地小于网球场,长宽等同于羽毛球场地的双打线,球拍像是一块“大号乒乓球拍”,由碳纤维和混合材料制作而成,球是由塑料制成的中空球体,弹性和重量低于网球。由于集合了这3项运动的特点,它也被称作是拿着乒乓球拍在羽毛球场地打网球。
市民 :我觉得这项运动它适应的人群很广,然后参与度很高,因为拿的球拍相当于是一个乒乓球的球拍,但是打的场地是网球的场地,这样大家上手很快,然后运动量又比较大一点,因为会有一个户外的场地,不像乒乓球场地会比较受限,然后它这个球比较硬,不会受风什么环境的影响。
市民集娱乐性与智力为一体,和羽毛球有相似之处,需要预判这个球的落地点在哪里,也能够考验和队友之间的默契//主要一点,还是它上手特别*,不像篮球网球技巧性特别高。
前来体验的市民年龄大多在20-30岁,他们中有些是次体验这项运动,简单了解规则后,不到半小时,就能和对手打上十来个回合。活动组织者陈嘉琦表示,这项运动相比网球更易上手,运动量却不低,近基本每周都会组织一场匹克球活动,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报名参加。
匹克球运动的力量根源在于腿部,而不是胳膊,以右手持拍为例,正手抽球时,右腿向后迈出,匹克球拍定制,身体位于右脚,身体转向右侧
准备击球时:
右腿用力蹬地,逆时针转动腰部,湖南匹克球拍,并且挥动胳膊。此时,蹬地转腰的力量通过胳膊传递到球拍上。
在击球瞬间:
手指抓紧球拍,进一步增加击球力量,并稳定拍面的方向。整个身体产生的力量击打到球上,将球送出。此时,身体转移到左脚。
从顺序上看:
需要依次转动脚、腿、腰、躯干、肩膀、上臂、前臂、手,匹克球拍加工,逐级加力,并将合力传递到球拍上。
请注意:
1、在转腰挥动胳膊的过程中,身体的各部分,特别是胳膊和手指应该先放松,发力瞬间才收紧。通过由松到紧的过程,你可以使用较小的动作产生很大的力量。
2、在吊球或截击等场景下,玩家不需要进行蹬地、转腰、挥拍的完整发力过程,但仍然一致,需要使用源自身体的力量,匹克球拍,并通过由松到紧的过程发力。
匹克球(Pickleball)是用球拍击球的一种运动,是从美国西雅图的本不里奇岛兴起的。说它是网球、羽毛球和乒乓球的混合运动,那是妥当不过。它是由两个人发明的。“匹克”球的名称来自发明人之一的一条狗;在开始发明试打的时候,那条名为匹克的狗常常叼着球跑。
在身体的活动量和活动度上,匹克球比羽毛球和乒乓球的活动度和活动量大,所以在锻炼身体上比羽毛球和乒乓球好。匹克球的活动量和运动量比网球为小,打不太动网球的人就适宜于打匹克球作为经常运动的锻炼项目。匹克球适宜于各种年龄。尤其是过去打网球、但是失去了继续打网球的条件(有人戏称匹克球是“老人的网球,seniors’ tennis”),或者打乒乓球、羽毛球的人,想寻找更为激烈些的运动项目,匹克球就是的选择。此外,由于匹克球要求的场地、器材比网球的*,所以有人戏称匹克球是“穷人的网球,poormen's tennis”。
匹克球是一项方兴未艾的运动。在美国,大约有250**常年从事该项运动。匹克球已经成为中学体育课经常的运动项目,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中已经逐渐普遍。只是在纽约州,就有500多所学校将匹克球设为课程。美国每年在许多地方有匹克球的市、州和的比赛,还有匹克球联谊会。
在中国,匹克球运动也逐步发展起来。2017年10月18日,深圳市匹克球协会成立,标志着中国匹克球运动拉开了在普及、推广的序幕。